您当前位置: 文件文献
一本好看的“欧洲”
2023-04-12 09:39:39

好书可以从这里说起。

俄罗斯是否属于欧洲?对北大西洋两岸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历史久远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话题。然而,对于许多遥远的东方人来说,或许有些莫名惊讶,他们会想,难道不是么?要回答他们的疑问,可能需要阅读一本非常靠谱的历史,例如这本《图说欧洲史》,了解欧洲人自己的看法,来回答这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在回答俄罗斯具备多少“欧洲”成色这个世纪尴尬难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欧洲?很多书籍并不曾解释这个问题,更多当代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欧洲。

谈起欧洲,在一些人心目中是欧亚大陆的西部半岛,是享受高度发达现代文明的美丽角落,是流淌着牛奶和蜜糖的肥沃土地,欧洲人坐享超额利润、超级福利。然而,历史事实要复杂得多,必须告诉人们,欧洲一词不是一个自古以来的概念,欧洲也经历过黑暗与蒙昧,欧洲人也曾享受“996”而不能自拔。

当文明照耀希腊半岛的时候,欧洲就是希腊,希腊就是欧洲,那时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还是蛮荒之地,叙拉古国王需要连哄带编,乞求柏拉图高贵的双脚踏上西西里的土地。历史的轮盘转到罗马时期,罗马人掏钱买官的时候,更乐意选择一海之隔的北非行省,而不愿到莱茵河边“枕戈待敌刻骨延坪”。等到俾斯麦横空出世,他虽然威震四方,但土里土气的他,仍然难免于西边工商业邻居的鄙视,于是更乐意挖空心思维持俄国人的联盟,在俾斯麦成长的年代里,俄国皇室常常是德意志的外甥。18世纪的法国人看不上德国人,更瞧不上更加遥远的俄国人,他们甚至发明了一句谚语“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鞑靼人”。等到1920年8月,弗拉基米尔的军队在华沙遇到了英吉利海峡两岸支援的士兵和武器,兵败城下,赤旗插满欧洲的梦想破碎,这句谚语更加流传开来。2022年,又一个弗拉基米尔的军队向西进攻,他们又遇到了100年前的相同困境,而这次,西欧人索性把俄罗斯人从布鲁塞尔的大楼扔了出来。简单回顾这段俄罗斯的心酸历史,我们不难得知,欧洲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观念上的认识,还是一个划分彼此、对阵厮杀的武器。

《图说欧洲史》这本书的尾声不失为绝妙,作者叙述了一个露着大板牙的法国人拗口理论之后,戛然而止,一幅博斯布鲁斯海峡蓝天碧水、乱云飞渡的大桥风景画,作为此书的压轴。

译者或许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用一句带着叹息的疑问作为中文版的结束,大概是想告诉读者们,不必惊讶苏丹的乱入。苏丹们本来也并非乱入,他们左右欧洲命运的历史并不遥远——1452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陷落,1480年,奥斯曼兵锋直指罗马,1683年奥斯曼军队围攻维也纳……欧洲人对来自东方的力量曾经是如此恐惧,1492年,在伊比利亚半岛,一场攻克格林纳达的喜悦,足以激励哥伦布们投奔怒海、扬帆远航,把欧洲带向了大洋彼岸,掀开了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虎口脱险的记忆刻在西欧人的骨子里,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直到今天,昂撒人敢跟斯拉夫人呲牙,却不得不跟苏丹假装亲密,个中缘由并不复杂,如果细细品读这本图书两遍以上,不难找到答案。

问过许多中文读者,他们常常认为欧洲是美丽的世界,不仅仅是她本身的绚烂多姿,还因为遥远带来的异域风情的想象。一本漂亮的图书,必然不能与读者保持距离,因为即便文质彬彬,也难免枯燥,让人昏昏欲睡。所以出品人咬碎钢牙买下了200多幅皇家学院珍藏的图片,让读者可以放心亲近图像,不必费劲去太多想象。看呐,图画里魅力多变的男人和女人,风景和建筑,工厂和乡村,纹章和帝王,舰队和骑兵……你在看着他们,他们也闯过时空,在历史的那一端看着你,所有的这一切,除了俄罗斯人,都会让人对欧洲不再感觉遥远,不再心生困惑。 (大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所属:玉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单位地址:玉溪市红塔区抚仙路86号高新科技大楼A1301室
域名:http://www.yxshkxj.cn | Email:yxsklkyb@163.com | 电话:0877-2033863
滇ICP备17008377号-1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