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也是实现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一百年来,党的杰出领袖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思想,不仅成为后人观瞻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鲜活的历史镜鉴,更是当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源泉,值得深入探索、系统研究。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丽博士的新著《瞿秋白文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一书,围绕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的文化思想,进行了纵横交错、动静结合的探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出独具匠心的特色,为在新阶段推进党史人物文化思想研究不断开辟新境界进行了有益尝试。
以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视角
将瞿秋白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个案,考察解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问题,这是一个具有新意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其路径、机制、规律只有在党史人物思想实践中才能得以鲜活呈现。瞿秋白是其中典型代表,他的文化思想就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完美产物,其孕育于异质文化的传播接触,萌芽于基于价值契合的选择认同,成型于联系实际的融合运用,成熟于创建新文化体系的理论实践。作者对瞿秋白文化思想诞生发展轨迹的详细探讨,标注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然历经的传播、选择、融合、创新各环节的实现要义,研究视角别出心裁。
确立遵循文化本质规律的研究思路
为瞿秋白文化思想研究构建起“逻辑进路—符号表征—实践形态—价值意蕴”的分析框架,这是研究思路上的创新探索。瞿秋白的文化思想纷繁复杂、博大深邃,要在尊重历史基础上进行擘肌分理地剖析,考验的是思考理路能否遵循文化本质客观规律。作者通过纵向考察瞿秋白文化思想诞生发展的历程轨迹,动态探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法则机制,通过横向考察瞿秋白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决中国文化问题而形成的文化思想的结构内涵,静态勾画出文化本质决定的包括符号表征、实践形态和价值意蕴等不同层面的文化体系要素,使瞿秋白文化思想获得超越时空的三维成像,使党史人物文化思想研究得以立体纵深开展,研究思路匠心独运。
坚持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瞿秋白文化思想进行全面科学分析,一方面基于充分掌握史料开展客观研究,另一方面发挥能动性呈现主体特色,这是研究方法上的积极尝试。瞿秋白是20世纪的文化伟人,围绕他的文化思想相关研究,学界已取得比较丰富的成果。作者在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找到其中的不足,确定研究主题,确保研究从客观问题着手;瞿秋白留下五百多万字的著述,作者在通读的基础上把握脉络系统分析,确保研究有客观史料支撑;瞿秋白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转型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局限,作者将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观察评判,确保研究结论客观公正。党史人物研究要避免主观偏见,但并不限制主体作用发挥,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出瞿秋白思想深处由具备高度文化自觉而对无产阶级新文化充满自信,至创建强大文化体系以实现自强的线索,研究方法别开生面。
总之,该书探寻了瞿秋白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进路,全面呈现了瞿秋白心目中无产阶级新文化的系统结构内涵,对瞿秋白文化思想的特点、贡献、不足和启示进行了深入评析。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全面解读瞿秋白文化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这是一部党史人物文化思想研究的匠心之作!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教授、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