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总结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把握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紧密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有力举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高等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选择,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冯刚教授领衔,重庆交通大学教师团队负责编写的《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背景,突出高校视角,深入研究了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本书的研究视角新颖、学术观点鲜明、研究方法独到。从整体上看,本书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显著特征,为读者清晰勾勒出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本书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精准把握历史节点,系统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脉络、深入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基本经验和规律,聚焦学术前沿动态、立足时代发展之诉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展望,体现了前瞻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本书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研究,在查阅大量历史文本和档案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纵向历史维度和横向专题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研究了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发展、成熟、完善的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力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值得广大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学、管理等的相关人员研读。
《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对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增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自觉,并且体现了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遵循。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把握、领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其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增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主体能动性,更加积极探索、认识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也进一步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效能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组织合力的客观需要。同时,本书的出版也将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
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经验及展望。本书围绕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内容方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过程管理、领导体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首先,本书对于不同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宏观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经验及规律,呈现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宏观历史逻辑。
其次,本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环节进行内容方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过程管理、领导体制和队伍建设的深入研究,系统剖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中各环节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以史为鉴,对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资源,构建了“大思政”新格局,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架构,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对于学科建设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学科建设范式创新,促进学科高质量新发展。对过程管理、领导体制和队伍建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构建“三全育人”导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和队伍保障。
再次,本书就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两大主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历程、政策演变及重大事件进行分析总结,以高校文化育人在启迪学生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为切入点,进行文化育人的系统梳理和分析。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成就辉煌。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要求。本书立足于把握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的发展局面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建党百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历史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其研究内容和范围较为广泛,研究中涉及的部分内容仍有后续进一步挖掘和研究的空间。
(白显良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