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文件文献
做大做强玉溪陶瓷文化产业
2018-10-26 09:13:15

□  龚紫山

玉溪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汇聚各方力量。陶瓷文化产业作为玉溪近年来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之一,有必要做大做强。

自201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陶瓷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市陶瓷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成绩斐然。到2017年底,全市陶瓷文化企业总户数达到336户(含个体工商户),带动解决城乡劳动就业8005人,累计完成产值39.3亿元,工艺陶瓷实现产值3.7亿元,七彩虹窑、舒氏陶艺、锦窑等一批工艺美术制陶企业发展迅速,华宁碗窑村建成开街,红塔区青花一条街项目稳步推进。

按照产业规划到202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的目标,玉溪陶瓷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还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充分认识陶瓷文化产业在玉溪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产业意识。玉溪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是在产业发展与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州、福建德化、广东佛山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产业分散、总量偏小,档次较低、抗风险能力差、资源消耗大、创新能力弱,高端人才匮乏、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陶瓷文化产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坛坛罐罐,而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创意产业,发展陶瓷产业空间很大。它可以和许多产业、文化门类融合发展,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大产业。景德镇的陶瓷产业达到几百个亿的产值,浙江龙泉一把宝剑、一个青瓷产值达几十个亿——陶瓷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外宣效应非常明显。因此,一定要克服陶瓷文化产业是几个陶艺人自娱自乐的产业,对GDP贡献率不高的认识,克服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不清,存在盲人骑瞎马的情况。要抢抓机遇、深挖文化优势,做强企业,做大产值,加快陶瓷文化产业发展。

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从目前我市陶瓷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支撑的建筑卫浴陶瓷来看,还存在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要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陶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为重点,引进一批陶瓷行业重点企业、打造自身知名品牌,促进我市陶瓷文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跨越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要加强项目策划生成和落地投产,重点围绕原料生产、机械设备、产品设计、陶瓷化工、现代物流等环节生成项目,强化项目招商,努力填补陶瓷文化产业链缺失环节。譬如,近年来易门县以“转型、提档、改造、升级”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鑫诺、金源等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建筑陶瓷企业,培育出一批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品牌卓著、个性化强的本土龙头企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在项目的推进落实上,要出真招、求实效,对于一些进展迟缓,推进较慢的项目,要加强督查和协调,了解项目推进上的困难和问题症结,协调各方,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着力建设雄厚的技术支撑体系。从我市陶瓷文化产业现在的发展基础来看,整个领域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十分广泛。要着重围绕陶瓷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质量监督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陶瓷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重点突破功能陶瓷、特种陶瓷、陶瓷烧成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云南省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全市陶瓷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快速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省内外大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和高档化;鼓励建筑陶瓷、卫浴陶瓷和日用陶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改造传统生产设备流程,加快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改造,优先选用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原料和配方,推行3D印花、微波烧成等先进技术,推进陶瓷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协调型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机制,加强陶瓷生产“三废”(废物、废气、废水)综合回收循环利用工艺研究,培育一批能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企业,减少资源利用和降低能耗,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和绿色发展。

着力建设完善的人才体系。陶瓷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相融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尤为关键。要重点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制定陶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长期计划。依托全国、全省知名大专院校和玉溪师院、玉溪技师学院、玉溪工业财贸学校发展陶瓷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工艺大师、陶瓷行业专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鼓励企业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通过举办陶艺大赛、委托培养人才、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陶瓷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本土“工艺大师”培养力度,鼓励支持陶瓷工艺人士参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推动大师队伍不断壮大。

实施“文化+”,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理清玉溪陶瓷文脉,采取文化+旅游、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城市等措施促进陶瓷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玉溪窑、易门县李忠窑、华宁县碗窑村为核心,做好遗址保护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整合相关类遗址资源并扩大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推进周边古窑房、古坯房、古街道、古作坊的整体保护。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玉溪古窑遗址公园”,使之成为玉溪独具特色的文化“金字招牌”。加快推进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充分利用各种休闲健身场所,开发陶瓷艺术文化休闲等新兴项目,促进传统旅游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转变。不断优化瓷、茶和美食文化产业,突出一街一景、一街一特色,打造文化街区。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纵向产业链延伸,以核心的创意设计,带动后端的产品制造、配套服务、衍生产品、品牌服务、专卖商品等。充分利用数字、网络、3D、高清、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建设陶瓷文化数字体验馆,培育与陶瓷文化相关的动漫产业、数字出版等新型业态,有效提升陶瓷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城市设计凸显陶瓷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注重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发挥文化价值。

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等机制,把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确时限和进度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整体合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玉溪陶瓷文化产业将能取得较快发展,既定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产办主任)

网站所属:玉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单位地址:玉溪市红塔区抚仙路86号高新科技大楼A1301室
域名:http://www.yxshkxj.cn | Email:yxsklkyb@163.com | 电话:0877-2033863
滇ICP备17008377号-1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