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文件文献
对玉溪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2018-08-24 14:19:52

□  施超

省委领导对玉溪工作提出“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为玉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标定了新坐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正确认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目前,整个国家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时代。此时,国家强调的是效益和质量优先的发展,而不是粗放式拼资源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因此被赋予新内涵。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再造传统产业的辉煌。去年,玉溪生产总值达1415亿元,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居高不下、内部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县域经济产业支撑缺失、后劲不足的状况。这需要我们清醒科学地看待玉溪产业,不能把科技创新与现有产业的质量提升对立起来。我们必须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区原本培育了不少优质品牌,这些品牌中有的之所以被市场淘汰或未能做大做强,原因之一是忽视了质量的保障和品牌的打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培育上下功夫,持续发力,才能把一个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支柱产业。我市存在培育支柱产业不足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迫使我们冷静思考我市今后的优势产业在哪里?如何科学定位、科学发展?事实证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如何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论乡村振兴,还是建设创新型社会,都需要产业支持。因此,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和业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中找出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短板,在现有基础中找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支柱产业。

加强管理和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没有干事创业的环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为了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笔者曾到不少山区村组搞示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的地方示范引领作用明显,有的则与预期差距较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非产业选择不准、市场预期不理想,而是有的基层组织干事不实,以致许多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有鉴于此,我市要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有大作为,有必要在管理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正确认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但第二产业仍然比重大而不强。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1080.8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但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并不高。笔者到部分企业调研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时发现,部分制造业企业投资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认为企业还能生存下去。政府不能保护落后,我们应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主体从市场竞争中主动投资,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主动抛弃旧的生产方式,主动接纳新发展理念,在新旧发展方式较量中获得新生。

大力培养各类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不少地方一样,在创新发展中,我市也存在人才不足问题,一方面是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人才就业难。为破解这个难题,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再难也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升公民素养。应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方式办学,加强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盘活当地人才,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打通园区、县区人才需求通道,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的良好平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和创业热情。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全社会人员流动提供保障。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经济,意味着劳动力这个要素流动会更快、更频繁。我市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在社区和村里都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如华宁县盘溪镇、华溪镇,每年在柑橘采收季节,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多达数百人。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既分人群,也分地区甚至分行业,对建立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市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要优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完善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改革,为人员流动提供托底的制度支撑,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系玉溪市科协党组书记)

网站所属:玉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单位地址:玉溪市红塔区抚仙路86号高新科技大楼A1301室
域名:http://www.yxshkxj.cn | Email:yxsklkyb@163.com | 电话:0877-2033863
滇ICP备17008377号-1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