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好书推荐 >> 新书出版
重说工业革命
2023-03-09 09:15:06

W020230301383779589264

作为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基础性论题,工业化与经济变迁一直是该领域通俗性或学术性著作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史学研究热点与焦点的翻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学者们开始以更宏大、更开放、更融合的视角,来再度解读这场伟大的革命。

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革命曾被视为一个英国本土化的故事;而现在,越来越多学者主张应结合全球史更宽泛地解读这段经济变迁,认为这一经济变迁依赖于技术创新、有用和可靠的知识,以及塑造全球需求和市场力量方面的全球间联系。另一方面,彭慕兰大分流的争论促使学界在全球范围内对工业化进行重新定义,并且采用比较的分析框架。最后,经济史中计量史学与跨学科的方法,将经济史、文化史、物质史结合起来,工业化不再被认为只是企业家和经济增长的专属领域,相关经济史领域的范围得以扩展,并与人类学、社会学和行为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

《重说工业革命的经济史》(克里斯廷·布鲁兰等编,马国英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3月版)反思21世纪经济史的书写方式,将一些特定历史学家在重写这一议题方面的贡献汇集,并与新一代历史学家的贡献放在一起讨论,力图追根溯源,将一个“非常英国化的故事”改写成一个在全球背景下有关联性的故事。

全书以“制造业的时代”为开篇,围绕“另一场工业革命”这一议题,对工具、小型机器、熟练劳动力以及妇女和儿童的贡献做了讨论。早期探究英国工业化的主流研究者多关注经济增长的宏观层面,比如工业产出、生产率、投资水平和海外贸易,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渐进的。编者通过区域专业化和行业集群方面的创新、小作坊开发的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工业劳动力的特殊技能和适应能力等研究,肯定了当时的变革堪称是革命性的,并且尤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及其隐含的技能与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对工业革命研究中的五大问题予以强调,即具有工业革命特征的制造业其本质上的创新,手工技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从家庭和车间生产到工厂制造的线性转变,在全球不同地区产生持久的半农业形式或者“原始工业”制造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体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地方与全球的互动关系,关注了技能进步、传播及创新,组织变革及其内在逻辑。从跨越全球的空间和数百年时间的广阔范围,结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制造业进步的本质。

在“机器时代”的框架下,倘若借助原始工业的概念,我们可以从直觉上认为原始工业的发展导致、促成了工业革命。因此,要想重新诉说那段经济史,必然要对原始工业的概念进行再审视与归纳总结。编者结合已有研究将目光聚焦到人力资本、技能、知识及其传播上,提出工匠的聪明才智、原始工业劳动力的能力以及原始工业,在早期现代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

工业革命时期是机器大发展的时期,机器的大量应用必然对人产生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机器对于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书中得出共性的结论:机器主要使女性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而英国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资本主义小生产者,助力其在工业化阶段取得优势。机器固然可以显著提高生产力,但更应该想到的是其发明与应用。书中对当时的发明者和一项划时代技术——自动纺纱机传播缓慢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印证了人力资本对于工业革命具有重要作用,而技术传播的缓慢会大大降低其作用,甚至使得人们不能将其视为推动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

“奢侈品的时代”,则将读者的注意力由以供给为主导的叙事,转移到既要考虑消费,又要考虑其对制造和零售技术的影响上来。20世纪80年代,经济史学家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在以供给为主导的模式之外,重新展开他们对经济变革的叙述。编者十分关注消费与工业化的关系,探讨商品如何被分销和零售,又如何影响着消费者的品位与偏好。

在消费史与经济史的融合研究中,全书对奢侈品(不仅包括欧洲本土生产的,还有来自东方的诸如瓷器、丝绸和茶叶等)在欧洲经济转型中的中心地位予以强调。读完这一部分,最深刻的感受便是不应将工业革命简单视为一种由生产主导的现象。无论是从哈桑·瓦桑所著的《非洲志》、商业名片,还是从18世纪城乡新旧奢侈品、殖民地“逆向流动”的商品,我们都能从中窥见消费、想象和欲望如何作用于工业化的进程。

以2000年彭慕兰《大分流》的出版为分水岭,经济史学家的研究从以欧洲(尤其是英国)经济为核心,逐渐转向全球——“扩展地理空间,延长时间线索”,这意味着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要与研究全球贸易、印度纺织品、中国陶瓷生产与流通等领域的学者广泛开展对话。

在全球史宏大框架下进行全球比较,对其相关联系展开研究,对于理解18世纪欧洲的变革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幅清晰的全球经济变革动态图,即从来自东方的瓷器到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纺织业,再到全球运输的植物,最后到18世纪80年代英国殖民时期孟买的遗嘱认证和财产网络,全书在全球空间背景下进行英国工业化、工业革命的历史连续性叙述,体现出经济史研究逐渐走向全球化的特征,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的互动中,探索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体而言,该书将经济史与文化史、物质史和消费史联系起来,从以供给为导向的分析扩展到包含需求的解释模型,扩展和延伸了对工业化的理解。编者将工业化作为复杂多样的全球现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审视与辨析,帮助读者了解了是什么刺激了工业化的开始,又是什么加速了工业革命,并为英国“赢得了世界”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所属:玉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单位地址:玉溪市红塔区抚仙路86号高新科技大楼A1301室
域名:http://www.yxshkxj.cn | Email:yxsklkyb@163.com | 电话:0877-2033863
滇ICP备17008377号-1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