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好书推荐 >> 新书出版
十年磨一剑:《中国传媒法治发展史(2011—2020)》的诞生
2022-06-28 10:34:43

《中国传媒法治发展史(2011—2020)》这部著作的出版可谓十年磨一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魏永征、孙旭培教授为代表的传媒法学者对传媒法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记忆的新载体,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让互联网的记忆被迅速遗忘,如何为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留存知识财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自2011年以来,我和同事们带领学生坚持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收集和记录这些影响中国传媒法治发展的事件,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梳理总结,每年在《新闻记者》杂志上撰写发表中国传媒法年度报告。本书应该是国内第一部记录和评价2011—2020年这十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历史的著作,既反映了每年的中国传媒法治进程以及典型传媒法事例,又有规律性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W020220606508041249186

本书的主体分为绪论、第一到十章、结论这十二个部分。每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为年度中国传媒法治发展,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1.传媒立法、方针、政策

传媒立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国际条约等。根据与传媒的关系密切程度的不同,传媒立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媒核心立法,这些立法直接规范传媒行业,如《电影产业促进法》《网络安全法》《著作权法》;二是与传媒有关联的立法,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英雄烈士保护法》《民法典》《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些立法虽然不直接规范传媒行业,但包含了一些与传媒关系紧密的条款。

传媒政策是党和国家出台的与传媒有关的指导意见,政策与法律有密切联系,法律往往以政策为指导,政策对法律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法律具有明确性和稳定性,且有国家强制力保障,政策更具纲领性、原则性和方向性,如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传媒方针是党和政府领导人的一些讲话精神,指引政策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如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是本书所关注的。

本书每章的第一部分就是对本年度的传媒方针、政策及法律作了总述,指出了本年度传媒法治的指导思想。

2.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监管

通常把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归为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也出现了网络出版、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的新问题,并且存在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兴媒体融合,是否需要以及能够网上网下统一尺度的问题。本书反映了十年来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机制改革、监管机构、监管方式的变迁。

3.互联网治理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治理成为十年来传媒法治篇幅最重的部分。本书涵盖了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监管、互联网信息内容监管、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监管、互联网广告监管、网络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

4.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既包括政府信息公开,也包括司法公开。本书展现了历年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司法公开的进步以及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5.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是传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分析了十年来著作权立法、执法、司法的动态,特别重大具有标杆意义的传媒相关的著作权案例。

6.人格权保护

人格权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名誉权,第二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本书记录了典型案例、监管事例以及相关立法。

第二节为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市律师协会每年评出的中国年度传媒法典型事例及简要评析,可以从中窥见每年传媒法最具影响力和重要性的事例,和第一节内容相互呼应。

十年来,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太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从2012年起,在知名传媒法学者魏永征教授和《新闻记者》刘鹏主编的鼎力支持下,中国传媒法年度报告成为《新闻记者》杂志每年第一期的品牌栏目,受到传媒法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被收入陈力丹和刘海龙教授编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书中,为广大青年学子所关注。魏永征教授更是每年为报告提了大量修改意见,令我受益匪浅。本书在原先报告的基础上补充和更新了大量资料,力求客观准确。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同事们的无私帮助,我们应该是国内研究传媒法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团队之一,在传媒法教学、科研、育人、社会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自2013年开始,我和李丹林教授、刘文杰教授一起指导学生编辑《传媒法律与政策通讯》双月电子刊物,共坚持了48期,2020年3月1日起更名为“文化与传媒法周报”,每周在“中传法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案例基础资料。自2009年开始,我给传媒政策与法规专业的研究生以及法律硕士开设了传媒法案例分析课,刘文杰教授、程科老师、王晋副教授也先后担任授课教师,每周由学生对收集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进行点评,既锻炼了学生关注和分析案例的能力,也为评选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积累了基础素材。我和李丹林教授、刘文杰教授、何勇副教授、周丽娜副教授、韩新华老师、程科老师等同事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的张峥副会长、任丽颖主任、孙彦主任、周俊武主任、胡占全主任每年组织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的评选,邀请知名专家对事例进行点评,也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十多届上百位研究生、本科生对案例收集及分析所作的贡献,没有一届届学生的长期付出,这么一个浩大的项目也不可能坚持十年之久。欣慰的是,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在从事传媒法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身体力行地实践传媒法治精神,也算是这本书取得的育人成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传媒法治历史仍在不断发展,传媒法学术研究也在与时俱进,我将继续努力研究传媒法理论,参与传媒法治实践,为我国传媒法治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所属:玉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单位地址:玉溪市红塔区抚仙路86号高新科技大楼A1301室
域名:http://www.yxshkxj.cn | Email:yxsklkyb@163.com | 电话:0877-203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