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担当作为、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点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加快,卷烟及配套产业技术保持国内领先,矿冶产业全产业链绿色创新发展,“云南绿色钢城”项目启动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建设不断加快,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异军突起,2020年疫苗产业产值增幅达183%,居全省第一。
城市管理创新全面加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在全国率先社会化发行智慧车牌30万个,建成智慧停车系统,2020年新增机动车位4787个。编制完成玉溪国际智慧创新城建设产业规划,大数据中心、互联网+政务、智能交通等政务民生工程快速有效推进,先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和“全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创新城市奖”。
政府服务创新全面提效。建设全市统一“政务云”,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党政信息化业务统一上云的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总要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探索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全区一体运作”的便民服务新模式。在2020年博鳌企业论坛上,玉溪市荣获“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市”称号。
绿色发展创新成色更亮。以科技创新助推绿色发展,每万元GDP综合能耗由创建前的0.8112吨标准煤降到2020年的0.7037吨标准煤。2019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4.86%,超额完成省下达73%的目标任务。
创新主体全面提质。围绕创新主体的培育、引进、壮大,全面推进创新主体质量数量“双提升”。建立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质量提升,紧紧围绕重点企业、规上企业和优势产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实施技术创新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由单一的卷烟配套产业,发展为涵盖生物医药、光机电、建筑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的产业群。推进成长期企业培育,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创建前的331家增至789家,增长138%,居全省第二。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加速聚集创新资源,招才引智、平台建设和科技孵化等创新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到2020年共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370人、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130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7人,建立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9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30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8个,拥有国家级孵化器2个、省级孵化器3个。红塔区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9个县(市、区)建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加快构建“源头供给―转化服务―产业培育”工作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建成1万平方米的科技成果转化线下展示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由创建前的1.3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86亿元,增长110%,居全省第二。分别与省内10所重点高校建立对接协调联络机制。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印度印中贸易中心等国外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
下一步,我市将以绿色创新发展为主题,以进一步提升创新型城市创新能级为主线,以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加快科教创新城等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建设,为玉溪建成“一极两区”贡献力量。(通讯员 谢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