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待遇偏低、岗位设置混乱、职责不明、苦乐不均……近些年来,村级组织选人留人难、职业认同感不高、治理能力不强等,成为全省各地村(社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玉溪市先行先试,高起点谋划、深层次改革,结合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建立起村干部分工负责、精简高效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将到村一级的事务归口以村级党组织为主渠道负责落实到位,构建起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已走上正轨,全面落实了核定职数内配备班子、“543”的待遇补贴,构建了分工负责、任务明晰的村级组织大岗位运行机制。
强化分工设置
全市村(社区)“一肩挑”比例达99.9%
村(社区)党总支委员兼任村(居)民委员会委员1355人占比49.63%
村(社区)党总支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1405人占比66.05%
281名村(社区)干部兼任所在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小组组长
乡村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
民政信息员、残疾人助理员、调解员……一直以来,村“两委”委员和监委委员之外,各种“员”众多,有的多达40余个。人员虽多,力量却是分散的,收入也很少,因此,这些“员”平时的精力都放在家里的劳动生产上,所谓职务形同虚设,导致基层治理能力不强。
“现在,我们把其他‘员’都归并到两委委员和监委委员里面来,把零散的结构、分散的力量都归结到党组织领导下来,实行岗位分工负责制、坐班制,积极探索出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新模式。”玉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组织工委书记宋成杰介绍。
大岗位制实施以来,村级组织除核定的村干部职数和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岗位外,不再单独设置村级“几大员”等岗位或单独聘用辅助人员,统一按“正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副职”(村党组织副书记、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村党组织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设置三类岗位。
各县(市、区)核定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职数,推进交叉任职,每个行政村按7人、村改社区9人核定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的“两委”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职数,大力推进村党组织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交叉任职,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推行党组织负责纪检工作的委员兼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全市村(社区)“一肩挑”比例达99.9%,村(社区)党总支委员兼任村(居)民委员会委员1355人、占比49.63%,村(社区)党总支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1405人、占比66.05%;281名村(社区)干部兼任所在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小组组长。
以上的分工设置,强化了村党组织对本区域内各类组织、各项组织活动、各项工作事务的领导,打破了多年来村级组织分散的岗位设置和以往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磨皮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莲华告诉记者,过去虽然人员多,但有事才到村上来,村民办事找不到人。现在不同了,他们每周上五天班,周末有两人值班,来办事的村民随时能找到人。此外,虽然人员少了,但权责清晰,待遇提高,激发了大家为民办事的积极性,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村里的事务中。
村级组织良性运行的有益探索
周一上午,新平县平甸乡各村(社区)都在集中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并部署本周工作,责任明确、权责清晰,每个人对村务村情清清楚楚。
“大岗位制实施以来,加强了党在基层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新平县古城街道锦绣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矣艳琼曾在社区工作,2018年考入县国有企业。实施大岗位制后,她又回到了社区工作。她说,自己对社区工作一直很喜欢,现在有了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没有了后顾之忧,对干好社区工作信心十足。社区8个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松散型队伍变成了紧密型团队,大家工作起来精气神十足。
在推行大岗位制过程中,玉溪市科学设岗定责,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各县(市、区)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按照职责相近、类别相似、任务相当、难易相宜的原则,安排村干部分别负责党建群团、文书财务统计、农业水利交通、文化卫生计生、综治调解信访、安全生产监督、民政民生救济等工作,逐一制定岗位职责任务清单,明确具体工作任务。
通过实施分工负责制,让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级共青团、妇联负责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初步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乡村治理体系,党在基层组织覆盖的广度进一步拓展、工作覆盖的深度进一步提升。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生动实践
玉溪市采取“多条渠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机制,坚持以岗定酬、以劳付酬、以考核兑酬,建立村干部待遇“岗位补贴+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创收奖”的报酬制度,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这样做既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又提高了村干部补贴待遇标准。
玉溪市级财政研究制定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资金保障和管理办法,将各级财政保障的村干部岗位补贴与各级各部门按规定在行政村设定的各类岗位补助经费统一标准下达县(市、区)财政局,再由县(市、区)财政局统一整合后下达乡镇(街道),建立了规范的资金保障和管理长效机制,保证村干部岗位补贴在现行标准基础上达到“543”目标,即正职每人每月5000元、副职每人每月4000元、委员每人每月3000元。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组长的同时领取兼职补贴。在各级财政投入到村级人员补贴资金基本保持稳定、或不过多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实现了村干部待遇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提升村干部的整体结构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据介绍,全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35岁以下的1142名,女干部1543名,其中502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507名女干部担任书记、副书记和主任、副主任等重要职务,大专以上学历的1578名,致富带头人1273名,外出务工返乡经商人员81名,复退军人415名,年龄、学历、知识结构明显改善。
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的有效机制
玉溪市及各县(市、区)健全制度机制,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在落实村级大岗位制定职、定岗、定责、定酬的过程中,乡镇(街道)党(工)委指导村(社区)党组织“一村一策”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公示后上报,逐村批复村干部分工方案和分工负责岗位职责清单;县(市、区)结合实际健全完善村干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村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要求,组织村干部对照岗位职责任务清单开展承诺践诺,推行村干部“双述双评”考核制度,确保村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构建起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岗位分工机制和务实管用的考核考评制度。
记者在华宁县甫甸社区采访时了解到,“两委”委员进村入户的时间多了,齐心协力干事的积极性提高了。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都公开公示,群众办事找什么人一目了然,随到随办。
玉溪市通过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行村级班子成员向党员、群众竞职、履职、辞职承诺制度,严格落实村级“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动村干部履职尽责,形成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扣紧了对村干部选育管用的全链条监督管理,在严管厚爱中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推行大岗位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统筹整合上级下达村的政策、资金、资源、项目,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下去,确保村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云报客户端记者:贾云巍 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