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滇藏公路的防撞护栏,到滇中引水工程的输水管道,再到洱海治污的供排水管网,都能看到产自云南通海方圆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圆工贸”)的各型焊管。在疫情冲击的当下,复工复产后的方圆工贸开足马力生产。“方圆工贸逆势走强源于创新驱动”,总经理马丽波说,随着玉溪市金属管材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企业将展现高质量发展新风采。
在产品展示室内,摆放着红、黄、蓝、黑各型焊管样品。最为抢眼的是一幅照片,蜿蜒的红色焊管防撞栏犹如飘舞的经幡,让穿行于雪山峡谷间的滇藏公路更显圣洁。马丽波介绍,方圆工贸形成了包括高频直缝、热镀锌、螺旋、方矩形在内的四大类产品,焊管产品抗压强度不断提升,从普通碳钢到云南省首家使用复合材料,从采用环氧沥青到热镀锌、不锈钢、涂塑工艺进行防锈处理,产品使用寿命大幅提升并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与云南机械研究设计院、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方圆工贸构建起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外聘8名专家借脑生智,培养34名工程技术人员增强核心创新力,方圆工贸构建起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体系。
近三年来,方圆工贸先后承担完成3项省、市级创新引导和科技发展项目,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组织开展包括螺旋复合焊接在内的29项自主研发成果转化。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亿元,取得经济效益32亿元。
基于科技创新支撑,方圆工贸成为云南省首个取得直缝焊接管、螺旋焊接管生产许可证的民企,其50万吨产能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产品种类和型号位列西南之首,其中小型焊管产品产销量居全省同行业前列。企业入列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百强,自2013年至今连续入列云南省非公经济百强并跻身高企行列。
生产车间内,管口磨平机轰鸣,滚压成形设备上焊花四射,各型焊管正被吊装到大型运输车上。从水利到电力,再到交通工程,方圆工贸生产的焊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马丽波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省“五网”建设规模扩大,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提质扩容步伐加快,拉动了焊管内需市场的增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东南亚国家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带动了焊管海外市场需求。今年以来,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各类建设项目进度提速,水利、电力建设项目纷纷上马,进一步扩大了焊管市场需求。尽管受疫情影响,企业推迟开工20余天,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一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9%,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
马丽波直言,尽管当下市场需求旺盛,但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低盈利运行的格局依然没变。同时,随着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提升,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量正在增大。在此格局之下,要想抓住市场机遇,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
在方圆工贸的会议室内,由企业承建的玉溪市金属管材制品工程技术中心论证评审正在进行,各型科技创新样品、各类技术资料及企业财务报表逐一呈现在专家面前。马丽波信心满满地表示,方圆工贸将致力于建设具有领先水平的开放式金属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这一创新平台,提速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推动生产装备关键技术升级换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和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依托这一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的学术交流,打造玉溪金属管材人才培养基地;以创新人才为支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全方位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提升企业和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