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社会聚焦
玉溪如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9-06-13 08:55:5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目前,玉溪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如何践行“三农”优先总方针?怎样处理以城带乡关系,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记者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获悉,我市将在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工作部署上,认真落实“四个优先”要求,探索构筑“四梁八柱”政策支撑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同时,玉溪将尽快扭转“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势,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体要求,真正建立起向农村倾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实现农村“物”和“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  着力解决缺人问题

我市提出,要适应乡村振兴新任务新要求,树起“优秀干部到农业农村战线去、优秀干部从农业农村战场来”的风向标,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和平时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战斗队。

同时,把乡村振兴作为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检验能力的新标杆,打造一支与农民并肩作战的突击队,真正实现配备一人、带动一批、振兴一方。

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  着力解决失衡问题

逐步扭转城市“虹吸”效应下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失衡局面,探索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先满足乡村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资金、管理、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基层延伸。

让钱“流”进村,广开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乡村,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解决好资金不足问题。

让人“留”在乡,切实改变不合理的乡村人口结构,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引进来”的关系,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重视发掘本土人才,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者,充分挖掘农村中有胆识、有魄力的乡贤能人成为乡村发展带头人,吸引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以及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支持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党政干部及技能人才等流向农村,成为乡村的补充型建设力量。

让地“活”起来,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放活的有效路径,激活乡村沉睡资产、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有序有效释放土地红利。

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  着力解决缺血问题

把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投入力度,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逐步回归本源,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更好地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等支持。

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着力解决缺位问题

坚持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加速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四好农村路”“五小水利”等为重点,改造提升相对滞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空白领域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优先发展农村民生事业,重点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一村一幼”,增加文化、体育设施等供给,推动医保、社保、大病保险城乡统筹全覆盖,聚焦“三留守”、贫困户、病残弱等困难群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关爱服务体系和建立多层次养老体系,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织全织密织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张网,不断夯实率先全面小康的“里子”。

网站所属:玉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单位地址:玉溪市红塔区抚仙路86号高新科技大楼A1301室
域名:http://www.yxshkxj.cn | Email:yxsklkyb@163.com | 电话:0877-2033863
滇ICP备17008377号-1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