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气综合治理,实施好“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和抚仙湖全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森林玉溪等“六大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推进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等生态工程,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用法律和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玉溪最靓丽的名片、最具魅力的金字招牌。
产业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和玉溪发展的现实需要,规划建设“四带多园”,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打造昆玉——玉元经济带,带动玉溪高新区、红塔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大化产业园区、新平矿业循环经济特色工业园区、元江工业园区发展;打造“三湖”生态经济带,带动通海、江川、澄江、华宁绿色经济和江川航空物流园、通海高原特色农业物流园、五金产业园发展;打造滇中高速环线经济带,带动华溪高原特色水果经济园、高鲁山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园、甸中——十街生物产业园、华宁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发展;打造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带动易门、峨山、新平、元江热区资源开发。坚持做大增量与优化存量齐抓共进,在兼顾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壮大“七大产业”,全力打造玉溪经济升级版。力争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0%。
“五网”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全力构建内畅外通的路网、快捷便利的航空网、区域性的能源保障网、安全可靠的水保障网、共享高效的互联网。认真规划建设弥勒—玉溪、玉溪—楚雄、武定—易门,着力构建以晋宁—红塔区、澄江—江川、江川—通海、大开门—戛洒、元江—蔓耗为骨架的滇中环线高速公路网。积极推进玉磨铁路建设,力争两年内启动建设抚仙湖环湖轨道交通。加快江川通用、货运机场推进步伐,认真实施好以水源、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工程为重点的水利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油气、电力和互联网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设。
城乡建设。加快“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棚户区改造、综合管廊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为抓手,以中心城区“十大工程”建设为龙头,着力打造澄江、峨山两个示范县城,重点推进广龙旅游小镇、寒武纪小镇、红塔古镇等18个特色城镇建设。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增绿添色、点亮玉溪的工作,作美广大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民生改善。始终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着力点,坚定不移地实施脱贫攻坚、教育提质惠民、创业促进就业、城乡居民增收、社保扩面提标、健康养生养老、人口均衡发展七大民生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