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澄江市“仙湖之声”百姓宣讲团积极深入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真正入脑入心,并指导发展实践。
聚焦队伍、内容、阵地、形式“四大维度”,澄江市通过夯根基、强供给、延触角、激活力等有力举措,推动基层宣讲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澄江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线上线下专题宣讲共计106场次,覆盖群众8.42万余人次。
强机制 着力提升宣讲能力
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澄江市坚持以建强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干部引领作用,在提升基层宣讲骨干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的同时,着力增强宣讲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在机制建立上,突出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澄江市研究制定宣讲工作方案,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专题辅导等形式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基层宣讲50余场次,覆盖领导干部1500余人次。
在建强队伍上,优化“1+1+N”宣讲队伍。澄江市积极整合宣讲人才资源,广泛吸纳党校教师、乡村振兴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等各领域宣讲志愿者,优化充实市委宣讲团、“仙湖之声”百姓宣讲团、各领域宣讲小分队宣讲员队伍,选派10名宣讲团成员参加玉溪市基层宣讲骨干示范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宣讲能力和水平。
在人才保障上,推行基层理论宣讲“顾问制”。引入专业智库,邀请5名曾在省级、玉溪市级“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大赛获奖人员,以及省级社会科学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课题负责人担任宣讲顾问,进一步提升宣讲内容的质效。
把方向 确保宣讲取得实效
为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宣讲活动中取得实效,澄江市将方向把握及内容深化等方面要求贯穿宣讲始终。
在集中备课环节,组织宣讲员精心编写宣讲提纲,邀请宣讲顾问进行指导,逐一打磨宣讲内容。在内容库布设上,实行“分类标签+动态审核”内容库管理机制,适时对内容库内容进行更新管理,目前已储备宣讲课件、情景剧、快板节目等9类较为成熟的宣讲素材,全力保障宣讲素材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此外,澄江市还创新推出“群众点单、库内配单、宣讲员接单”服务模式,使理论宣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广覆盖 拓展宣讲阵地
5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基层宣讲活动在澄江市2025年第三十三届立夏节暨第八届傩戏文化系列活动主会场精彩“开讲”。
活动中,“仙湖之声”百姓宣讲团成员各展所长,通过理论宣讲、快板表演、花灯戏曲等形式,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为让理论宣讲更贴近群众,澄江市积极拓展宣讲阵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结合世界读书日、主题党日、家长夜校、民俗节庆等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与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相结合,“仙湖之声”百姓宣讲团成员通过深入社区小组、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等场所开展“沉浸式”的宣讲,让宣讲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覆盖群众4000余人次。
兴渠道 创新宣讲形式
澄江市积极整合全媒体资源与技术手段,大力创新宣讲形式,打造具有澄江特色的新时代理论传播矩阵,不断扩大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澄江市积极创新技术运用,打造AI(人工智能)宣讲员“澄小宣”,推出“澄小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线上系列微宣讲。
澄江市深入开展“双语”融合宣讲,充分结合彝族、苗族等民族村落实际,组织“仙湖之声”宣讲团成员深入村(社区),以“汉语+民族语言”的形式开展宣讲,让各族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澄江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艺术作品创作,以快板、花灯、小品等文艺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创作了《牢记嘱托 干在澄江》等节目,推动宣讲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时,澄江市进一步用活“山水澂江”“澄江融媒”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传播优势,积极发布《澄江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基层宣讲活动在立夏节主会场精彩“开讲”》等图文信息25条,阅读量8228次。在“澄江融媒”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发布《双语宣讲聚民心 牢记嘱托促发展》等短视频8个,播放量6.95万次。
以“四维融合”,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讲,澄江市着力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干部群众能够便捷地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澄江将持续创新宣讲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宣讲质量和效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创新理论在澄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白义泽
转自:山水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