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玉溪市社科联、澄江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市社科联团结带领全市社科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群团工作“强三性”“去四化”工作要求,聚焦创新理论、社科研究、社科普及、服务社会等工作职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服务澄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深化社科普及宣传,下好思想引领“先手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宣传。争取省级项目政策支持。立足澄江特色资源,谋划包装项目,“仙湖之声”百姓宣讲团成功申报省级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澄江市规划馆获评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创新开展社科普及进校园、小小科普讲解员等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获上级专项经费扶持7万余元。发挥“云岭大讲堂”品牌效应。依托省社科联“云岭大讲堂”品牌优质师资力量,协调优质社科资源下沉澄江,联合统战部、宣传部、国投党委举办“云岭大讲堂·玉溪讲坛”6讲,有力有效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社会科学知识深入基层,受益党员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创作社科普及宣传精品。推荐选送的短视频《关索戏》获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省级一等奖、全国三等奖。支持指导服务的社科普及作品《蓝媒》获“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发挥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作用。结合志愿服务队成员优势和宣传受众特点,创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澄江》、《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等6个社科普及作品,结合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志愿服务,受益人数7.8万余人次,有效提升社科普及传播力和影响力。
强化智库能力建设,落好桥梁纽带“关键棋”。始终注重发挥社科联桥梁纽带作用,聚力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智力参考。抓实课题研究。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引导全市社科专家、社科工作者积极申报社科课题,开展抚仙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2个玉溪市级社科课题研究,县级社科课题立项8项,组建由党校、教体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课题进行结题验收评审。调整充实社科专家库。开展社科工作者底数调研,摸排全市社科工作者65名,其中高级职称30名。按照澄江市社科专家库、青年社科人才库管理办法,对55名在库成员实行信息管理。加强课题成果运用转化。汇编2024年社科课题研究成果,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整合学会社团力量,激活服务发展“一盘棋”。加强对全市社会科学类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工作指导和管理服务。加强社会组织政治引领。引导社科联所属学会、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协调全市8个社科类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社科普及宣传周、“仙湖之声”百姓宣讲团宣讲活动,学会成员发挥艺术指导、巡回演出、志愿服务等作用,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注入新活力。引导学会发挥作用。指导新媒体文化传媒协会举办“生活在澄江,爱上抚仙湖”短视频大赛,4名协会会员获评澄江市文旅推荐官,赋能文体旅融合发展。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引导社科类社会组织参加生态文明摄影展活动,8名会员52幅作品入选并在线上、线下展出,助力澄江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发挥历史文化研究学会会员特长优势,整理推出《清代澄江郭氏三贤》《李恢的志与业》等一批澄江本土历史人物学术文章。提供学会交流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资源,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场所设施、有管理制度”等六有标准,开展“仙湖微光”社科之家建设,为学会提供理论研讨、学术交流、普及咨询等服务,吸纳学会会员力量参加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打造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平台。
来源:澄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转自:山水澂江